紅網寧遠分站4月3日訊(分站記者歐陽友忠 周佳麗 徐艷)九嶷春來早,萬木換新綠。4月2日,一場古色古香的原生態瑤族婚禮打破了大山的沉寂。記者驅車翻過崇山峻嶺,朝著山歌和鎖吶聲傳來的方向,來到寧遠縣九嶷山瑤族鄉牛亞嶺瑤寨,見證了這一原汁原味的曠世瑤族婚禮。
瑤寨的吊腳樓,依山而建,木墻灰瓦,古樸典雅。新娘是牛亞嶺瑤寨女青年馮海艷,新郎是廟沖村趙貴平,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瑤家人。按照瑤胞的講法,就是如今瑤寨富裕了,不肯嫁出山。
從四面八方趕來的200多名瑤胞,身著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飾,早早地圍坐在馮海艷的吊腳樓上,嗑著瓜子,喝著大碗茶,談笑風生。紅衣柜、紅挑箱、紅紙傘、紅被子、大竹筐、小背簍等婚嫁用品,整齊排列,洋溢著喜慶氣氛。趙蘭妹抿著嘴,笑著說:“我們過去結婚,都是按瑤族傳統習俗,今天又可看到當年的婚嫁場面了?!?/p>
上午9點送新娘,一掛鞭炮點燃,鎖吶聲響,鑼鼓喧天。新郎背著新娘啟程,樂隊開道,客郎(抬柜子的)、挑箱(挑箱子的),挑茶擔(挑魚肉喜炮的),頭披紅蓋頭的新娘撐著紅紙傘,在兩名伴娘的引導下緩緩而行,近百人的送親隊伍跟隨其后,在茂密的山林中時隱時現。一個小時左右,送親隊伍來到新郎村口的一塊空坪上,迎親隊伍早早在此等候,兩支樂隊匯合,一陣鼓樂,兩支樂隊互行禮,獻煙,三打三吹繞新娘轉三圈后慢慢走向新郎家。一幅“堂上鴛鴦欣對舞,庭中鸞鳳喜雙飛”的大紅對聯把新郎家裝點得格外喜慶。陪姑為新娘洗手、洗腳后,進洞房拜堂成親。男女雙方家屬則端坐高堂,等候新郎新娘敬酒,享受最高禮遇。
寧遠縣縣長劉衛華親臨現場,為新郎新娘獻上賀禮。劉衛華說:“瑤族婚嫁習俗,源遠流長,是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,值得傳承和弘揚,祝賀新郎新娘愛情甜蜜,早生貴子,幸福長久,并永遠記住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?!闭f得小兩口面帶羞澀,大伙忍俊不禁。
村民馮湘旺說,原生態瑤族婚禮一般有三天,由男方女方共同舉辦,十里八鄉的瑤胞都要前來賀喜,為新郎新娘送上大米、包谷、魚肉、公雞、喜炮等。鄉里鄉親為這場婚禮殺豬、蒸酒、磨豆腐、貼對聯、布置新房、搞衛生,忙活了近半個月?;槎Y結束后,新郎家還要讓客人留宿一晚,并舉行隆重儀式歡送客人,表達感謝之意。今天是婚禮的第三天,前兩天還舉行了迎賓嘗酒、嫁女嘗酒、坐歌堂等儀式。其中的坐歌堂最具特色。女方家燃起熊熊篝火,瑤家阿哥阿妹席地而坐,以歌的形式教阿妹如何待人接物,祝愿阿妹幸福一生。祝賀新郎新娘愛情地久天長。有的即興而唱,借歌抒懷,表達愛慕之心。即使是互不相識的瑤家青年,也可以歌進場,以歌會友,借歌發揮,拉近距離。比如:金瓶載酒批批落,銀瓶載酒落批批,二人飲了合婚酒,飲了為婚一世妻。坐歌堂上,盤一妹、馮友富等歌手一邊唱歌,一邊飲瑤家瓜簞酒,通霄達旦,其樂融融,共祝美好明天。
縣民委主任趙文輝介紹說,寧遠有4個瑤族鄉,35000多名瑤胞,原生態瑤族婚禮獨具風情,綿延千年不息,有二十多項程序,歌、曲有幾十種,是瑤族文化的寶貴遺產??h委、縣政府將以建設“文化強縣”為契機,對這場原生態瑤族婚禮習俗加以整理保護,爭取將其申報為省級乃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副縣長陳梗,縣政府顧問、正處級干部馮軍勝,原副縣長歐利生及縣文廣新局、民族委員會、文聯、九嶷山鄉等主要負責人紛紛前往道賀,參加了這場婚禮。
來源:寧遠縣委宣傳部
編輯:何從芳